10月20日-21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國承彥到濟寧調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建設情況。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活動之一、“頤和園昆明湖+繡漪橋”云上直播講堂8日在頤和園舉行,專家學者乘船帶觀眾感受乾隆當年乘船進入昆明湖所見的盛景。
“2020年1月,我們都在武漢。”在江漢關的汽笛聲與武漢市區的車水馬龍聲中,所有演員錯落地站在舞臺,拉開了話劇《人民至上》的序幕。
作為我國成立最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浙江圖書館收藏有大量善本古籍,其中最為人關注的就是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在7日開幕的浙江圖書館紀念建館120周年特色文獻展上,文瀾閣本《四庫全書》、敦煌寫經、宋元...
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暨“頌祖國、奔小康”小戲展演日前在武漢開幕,在為期20天的藝術節中,湖北18個戲曲種類的戲曲劇目將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同步展演。
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重慶市落下帷幕。據悉,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秉承“詩歌藝術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辦節宗旨,并采取雙城同辦的形式...
7日,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在通州大運河畔開幕。這是北京首次聚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的資源打造的一個全新大運河品牌活動。
在世界戰略格局和人類文明秩序重構中,文化的地位不斷上升。文化能否繁榮發展?民族文化能否成為全球化舞臺上的高位態文化?能否有效為世界人民供給主流文化消費品?能否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的文明共識理念?一定...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來勢洶洶的疫情嚴重沖擊了人們的既有觀念,嚴重沖擊了個體交往的既有邏輯。應當看到,從洪水泛濫到瘟疫流行,從兩次世界大戰到全球氣候變暖,每當人類生存...
截至2019年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共有726項承諾事項。最新發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度總報告》顯示,超過99%的承諾事項處于正常履行狀態。從2015到2019年,我國各遺產地嚴格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的要求,履...
該劇是河南豫劇院三團精心打造的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取材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原副鎮長馬海明的真實事跡。馬海明頗具前瞻意識,在當時大多數人還沒有覺悟的情況下,最早把重渡溝的美、旅游開發、精準扶貧三...
展演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這一主題,立足巴中,面向巴山,用曲藝的方式和力量宣介在脫貧攻堅戰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和展現的時代風貌。
這是國家博物館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是一場持續近4個月、與即將開幕的“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緊密相關的文化盛宴。
“網絡文學研究室的成立,符合當下文學學科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網絡文學學科建設史上的一個大事件,更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感慨,研究室將推出一批優秀成果...
11月4日,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城市市長論壇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浙江杭州、北京、福建廈門、山東曲阜等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領導出席城市市長論壇,分享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沈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沈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沈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余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物博物館行業發展的“鮮明旗幟”,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監測、展示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傳承延續了突出普遍價值。這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4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時獲贈的法文本《論語導讀》,11月4日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國家圖書館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首次明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鼓舞人心的目標,凝聚起億萬人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磅礴力量。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3日在京出爐。《北平學人訪問記》《醫學的溫度》《涂爾干文集》《古音匯纂》《俄國文學史》《爵士樂史》《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法蘭西的特性》《西南中國行紀》《古...
主題為“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的深圳讀書月3日啟動,深圳將通過290項、2200余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打造國際一流的城市讀書文化品牌,展現發展活力與文化魅力。
修復師屏氣凝神,敲敲打打,粘粘補補,時間仿佛被他鑲嵌進正在修復的鐘表里……一場古鐘表修復技藝展示活動近日在沈陽故宮西朝房上演,觀眾在故宮博物院古鐘表修復師的指導下體驗這項古老的技藝。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1日在四川成都開幕,當晚舉辦的開幕文藝演出以“抗疫”詩篇、“脫貧”詩情、“天府”詩韻、“百年”詩魂四大篇章謳歌時代。
在儒家文化的時代意義上下功夫,發揮地域優勢,組建學術交流平臺,突出文化以古鑒今的功能,對于坐落在孔子故里的儒學研究專門機構——孔子研究院來說,是應有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孔子研究院視察...
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三屆兩岸國學論壇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福建平潭舉辦,60余位兩岸國學研究專家和機構代表齊聚嵐島,論道國學文化。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專門發來賀信。中...
11月1日上午,山東財經大學與山東省儒商研究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儒商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山東財經大學舜耕校區天舜大廈文華堂舉行。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教育部特聘教授、山東...
當姿態曼妙的青衣在臺上開腔,雍容的裝扮、俏生生的表演馬上吸引了臺下的孩子們。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郭睿玥和青年演員走進中小學課堂,粉墨登場,讓孩子們現場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郭睿玥表示,近距離觀看京...
在紀念朱熹誕辰890周年之際,一部重現朱熹生平及學術思想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制作完成,并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播出。11月1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等20多位...
聊齋俚曲,流行于山東淄博市淄川區的地方傳統音樂,被稱為中國明清時期民間音樂的“活化石”,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學體裁,因蒲松齡的齋名為“聊齋...
2020年度“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日前在位于武漢的湖北省圖書館舉行,湖北省八家文化場館的館長“曬”出館藏珍貴古籍文獻,讓讀者近距離觀賞古籍之美,體察文字背后的時代經歷與歷史智慧。
進香、祭酒、頌祝文……10月31日,福建省尤溪縣朱子文化園內舉辦朱子祭祀大典,慶賀朱熹誕辰890周年。來自兩岸的學者、朱子后裔等300余人一一祭拜。
第二屆全國炎黃文化論壇11月1日在山西太原舉行。業內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于此,圍繞“弘揚炎黃文化、實現民族復興”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
記者從1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獲悉,未來一段時間,文化和旅游部將進一步推動創新藝術創作方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把挑戰轉化為機遇,加強藝術科技工作,引領未來發展方向。
奧地利首個孔子課堂日前在施泰爾馬克州魏茨市舉行了揭牌儀式。魏茨孔子課堂由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主辦,不僅對魏茨市四所中學的2000多名學生提供漢語課程和中國文化課程,同時也將對該地區及其鄰近地區的中小學、...
最近,因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的上映,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再度進入大眾視野。葉嘉瑩為傳承弘揚中華古典詩詞傾盡畢生心血,讓人感動。從某種角度說,詞作家陳濤也做著類似的工作。他的歌詞創作,將古典詩詞...
隨著戲曲票友大賽頒獎儀式的舉行和戲曲主題學術活動的結束,今天,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園博園落下帷幕,而多點聯動常態化的活動將精彩呈現。
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每一種社會形態的核心價值觀都是為適應社會需要而構建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虞舜倡導的“五教”,推行至春秋時期仍為人們所認可。時代與社會發生變...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中引用“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一語,指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全球環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續堅韌努力。2014年5月21日于上海舉辦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召開“三個人人”、“四個進步”和“五個鍛煉”活動第十七場。黨委書記趙永和,副院長袁汝旭、趙龍,各部室所負責人和院工作人員參加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
“相由心生——山東博興佛造像展”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繼“宅茲中國”“格物匠新”“玉出紅山”等展覽之后,中國國家博物館又一個攜手地方文博單位共同舉辦的地方歷史文化展覽,是山東博興地區佛造像...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開題報告會28日在山東大學舉行。承擔這一課題的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團隊將在現有基礎上,立足當代社會轉型,實現儒家思想的重新詮釋和自我重塑。
于儒家而言,“貴”不僅是以價值追求為中心的哲學范疇,而且是趨向于人格美善的倫理觀念。儒家倫理,既有仁、義、禮、智、信、忠、孝、誠、節等顯性的道德范疇,也涵括諸多具有倫理意蘊且與道德規范輔車相依的價...
作為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浙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南曲又稱絲弦,是中國地方小曲中較為古老的曲種,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古雅的弦音以及久遠的歷史,但如今僅在五峰、長陽兩個土家族自治縣留有部分南曲藝人。2008年,南曲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182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到99.3%,6.9萬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為98.2%。
在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開設的“網上全國政協書院”,旨在鼓勵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建設“書香政協”,不斷提高委員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質,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為堅持好人民政協制度、發揮好人民...
《論語》全文不到一萬六千字,然而這樣短短一部書卻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卓越代表。兩千多年來的泱泱中華,從鄉野農夫到莘莘學子,無數人在童蒙之初便開始記誦“子曰”之章。
早期儒學的傳承創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傳承的結果,又是在排拒與融合其他學說的結晶。墨子“非儒”與孟子“辟墨”是儒、墨兩家爭鳴的重頭戲,對儒、墨學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凸顯出早期儒學的傳承與創新路徑。
文創產品是讓文物藏品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蓬勃發展,而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文化需求則對這個領域逐漸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