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概括儒學的特色,那么可以說,它是跨時代、跨文化、多學科、分層次的,是沒有教條的。儒學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發展潮流的一支,具有多層次的面向和豐富的內涵。面對21世紀的儒學,可以為人類現在的文明、為哲學思想家提供精神資源。
2019-05-08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WCP)于8月13日—20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最早我的提議是用中文,就是“學做人”,英文翻譯為“Learning to Be Human”。在翻譯成英文以后再譯回中文的過程中,有中國學者認為應該用一個比較典雅的表達,覺得“學做人”太平實了,好像哲學性不強,就用了“學以成人”作為大會主題。
2018-08-14中國、日本、韓國中所有著名的西化派,事實上都是儒家士大夫。盡管他們十足的相信西方文明確實在軍事技術、政治體制和社會組織方面有其優越之處,卻仍然不得不徹底轉換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自信于通過自覺的學習,他們也能夠適應并最終獲勝。
2017-08-08杜維明15歲起便研習儒家文化,曾師從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1961年畢業于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翌年獲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1968年獲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
2017-02-1510月15日,由中國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人類智慧與共同命運”。當日下午的研討會上,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先生以“陽明心學中的體驗之知”為題做主旨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2016-10-18